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理论研究

创新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

字体[      ]    作者:   时间:2018/6/22   来源:

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第29次研讨会论文

 

创新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稳定

——新时代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浅见

 

陈宜万

 

如何做好新时代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我试以农村社会治理的现状和怎样做好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两个问题作出一些见解。

 

农村社会治理的两个实例:

【事例1】谁的话语权最大

阳东区某镇龙胜村委会有新胜新村等四条村民小组,集体财产分配处理矛盾很大,集体财产分配多年无法分配,为什么?本来这几条村集体财产互不相干,后来开会统一了把所有四条村集体财产共计一起分配(即“合伙”),有的村偷偷自己处理了,有的村放在四条村分配。后来由于省级项目落地,共有集体财产50多万元需要支配,村民争议很大,所谓争“太公山”地的要权益,外迁户、外嫁女也要权益了,怎么办?大家无计可施,项目也无法推进,该区人大及镇人大加大监督和支持工作的力度,经过区、镇、村、村民小组四方共同努力,反复酝酿、敲定、协商,最后得出一套方案,没有违背法律,广泛地尊重了民意,集体财产支配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村务问题的不相关→相关→矛盾→处理→解决。

(我认为,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安排下,充分发挥镇级人大工作室作用,引导社会自治组织以对话协商、民主沟通方式,依法对村务财务作出民主决策并且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意愿)

【事例2】谁的利益最大?

阳东区大沟镇某村海养特色农业潜力大。过去是难管村,为什么难管?因为“两委”班子成员不和,各唱各的调,表现为村集体经济管理管理混乱,村务无人管,社会治安一团糟,属软弱涣散村。后来,经过区级人大个案询问,区、镇、村三级综合整治,目前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0多万元,今年还举办了老人节活动,村中风气全部好转,难管村变成了先进村,今年还申报省级民主法治创建村,近年村民上访为零。

(我认为,区、镇二级人大代表必须积极开展个案监督工作,对选民高度负责,增加基层稳定因素,减少基层不稳定因素,促进村(财)务在阳光下依法公开,也是各基层人大应尽的职责)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一些问题及分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即“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重心向广大农村、社区的最基层下移。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适应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基本要求,针对农村现状,即随着基层公职人员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监督状态相应地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具体体现在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识到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一字之差,差别地方很大:首先是社会治理权力的合法性,权力来源的多样性,既要强调公共权力合法,也要社会组织权力企事业单位合法来源,为此:

1、政府组织及其行为要依法办事,有法可依。

2、各种社会组织(包括村、社区自治组织、互助协会协会)也要有法可依,区别于社会管理工作以政府为主的单一性、行政命令行为,克服过去下放通知、命令或地方政府所有执法或管理等。

第二,社会治理要求注重的改变过去包揽一切的责任,需要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共同承担的密切关系。

目前,人大监督重点要发生相应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管理的社会治理转变,政府也不是全能政府,什么都要包都要揽,需要由社会、市场单独承担的,应交给社会或市场。

如监督政府当前一系列购买社会服务行为的实效,尤其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向外招投标机制。

实践看,阳东区以东平镇为中心的该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是以市场运作,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形式出现的社会治理行为,镇级人大工作室起到主导作用。

第三,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协商对话,而不单是行政命令或专制式管理行为,政府针对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别论。

人大监督社会治理这种对等方式工作进行情况,要求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方法,需要符合整体利益关系,其行为特征是克服凭主观意愿的管控社会行为。这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社会管控工作是不得已而为之,需要基层人大主动而为,相对应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第四,社会治理体现着公民、社会组织,包括自治组织,社工组织,工会,妇联等各种互助会等承担社会责任。例如该区东平镇人大工作促进协会发展并且具有特色,如北边社区互助会社会的治理工作和自治组织管理更加规范,成为一个典型范例,并且评委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市、区级“文明社区”。同时,基层人大也要推进“信用阳东”建设,促进企业成为诚信守法企业,成为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如核电企业、清洁能源企业;促进公民讲信用,讲守法讲文明,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另外,促进公民法治教育工作,公民共同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达到社会管理共治。

(二)社会治理的认识偏差

 当前,在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建设富美新农村过程中,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要认识到矛盾或挑战:一是形式上缺乏民主的法治或缺乏法治的民主问题,缺乏民主的法治,容易走向过分集权和一言堂;而缺乏法治的民主,对社会当地容易引起混乱或是一盘散沙。列举的第二个事例也很好说明这一点,书记与主任不和,其中就是专职制,家长式的村务管理办法。二是观念上的错误,把社会治理理解为治理社会,把社会治理目标理解为仅仅是维护稳定上。我认为,维护稳定只不过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最终目标,维护稳定更加需要的是靠疏导靠对话靠协调。目前,社会治安、环境整治的某些专项治理工作会整合构成地方、各个层面的社会治理。

因此,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识到靠疏导、靠对话、靠协调的社会治理,需要推进各级政府及其管理者更高管理水平,管理者的良好办事作风、处事方法。我列举的第一个事例说明:村务处理虽然有矛盾,但是通过协商是可以解决的,社会也会更加进步。

三是克服社会治理片面行为,忽视了社会治理既需要服务民生,也要促进民生。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和支持工作过程中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稳定、有序地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当前各级政府开展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也正是最好的体现,而这一切都是社会一种治理方式。

                     

如何做好新时代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社会治理要有正确认识,才能把握好、运用到实践去,督促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五治”并举,即共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

(一)多元共治(注意什么叫“多元”这个关键词)

共治是党组织领导下的共治,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室(该区东平镇做的很成功)为平台,指导区、镇人大代表发挥带头作用,指导好村(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和协调工作,共同推进,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在人大监督下,各方要努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依法治理(注意一个词:法)

基层人大要做到依法议事,监督支持对重大公共决策出台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如进行合法性审查、社会风险评估(首先要体现好事前决策要合法)。监督司法机关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群众对法律认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好基层治理突出问题。积极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诉求,疏导群众不满情绪,调节好社会利益新格局。

(三)以德治人(要讲到一个“德”字)

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主动依法履职,促进和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社会各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本地文化,如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文化,提倡自强精神,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孝、礼、信、爱、价值内涵。

当前人大要促进维护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公民、企业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的良好社会信用,支持各地公职人员和群众诚信意识,挖掘乡村、企业文化著名资源,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孝”字、“和”字、“爱”字、“义”字。基层人大常委会要认识到塑造人们积极向上、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重要性,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必要条件。

(四)完善自治(村、居自治是指依法条件下的自治) 

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支持和监督地方政府,充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力量,满足村(居)民的合法的自治需要。监督和依法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自治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要强化村(居)民的自治主体意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自治组织关系。目前,高标准严格要求下的村(居)自治,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工作措施,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不掉队落伍,要培育、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关爱、互助活动,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五)创建“智治”(体现一个“智”字,即新技术、互联网、视频监控、一张网的意思)

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政府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以“天眼监控”的完善主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互联网+”信息化的综治网格化建设,以“大数据”为手段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基层综治工作的体系。

 

 



版权所有 © 阳江市人大常委会   联系地址:阳江市区东风二路60号(529900)

联系电话:0662-2289116   E-mail:yjrd209@163.com

粤ICP备1654961号 粤公网安备 44172302000005号

网站号:粤ICP备17037694号-1